科大揭細胞蛋白質運作原理 治療精神病或現突破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8/21 18:58

分享:

分享:

張明傑教授(左三)指重構神經突觸的研究成果有賴於20多年來積累的努力。

過往不少研究均發現,精神疾病如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,都是由於神經細胞中負責訊號傳遞的突觸(synapse)蛋白突變引致,然而科學界對突觸的組成和運作機制所知甚少。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,今年成功重組突觸後緻密區域的蛋白質,更發現該區的蛋白質分子的互動作用,有望加強科研界日後對相關疾病的了解,為全球首個使用重組方法的研究,成果已於今年8月被科學期刊《細胞》刊登。

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嘉里理學教授張明傑表示, 有別於過往科研界每次只觀察1種蛋白的研究方法,今次的研究以重組突觸後緻密區域的蛋白質為新策略,不但能更直接地觀察突觸的蛋白組成,更能藉此了解各蛋白質的功能。

他續指,團隊最近發現蛋白質分子可自組裝突觸後緻密區域, 並且能進行高度動態的分子交換,而突觸後緻密區域亦可調節記憶。他相信研究有助科研界為基因突變的疾病提供研究基礎,和早期診斷和干預治療方法。

張明傑教授和其團隊的研究成果已於8月發表在《細胞》期刊,為2016年工作成果的另一大突破。